产品名称 |
鲫鱼苗,鲫鱼苗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品种 |
鲫鱼 |
用途 |
种苗 |
产仔率 |
99% |
孵化率 |
98% |
成活率 |
98% |
在养殖鲫鱼的时候,一定要将亲密度把握好,相信对于一些养殖老农来说都知道养殖密度非常的重要。但是对于这个程度还是非常比较难把握的,鲫鱼的养殖密度常见的是每亩放1500多条到1700条左右。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,要根据你的池塘深度来决定,如果水深的话可以适当的多去发一些,如果水浅的话不要放那么多鱼苗,否则会导致缺氧什么的。
如果你的池塘水深在2米5以上,那样就可以放到1700多条鲫鱼了,如果没有就需要去减少鲫鱼苗。因为一旦鱼苗多了,你喂养的饲料没有把握的话少喂,然后根据长时间的摸索总结经验,要不然的话就会导致饲料沉积,导致变质、导致发酵什么的?尤其是在夏天。
鲫鱼是杂食性鱼类,能吃菜叶、瓜叶、玉米、麦麸、水草等植物性食物,也吃杂鱼肉、螺肉、蚯蚓等动物性饵料。水中的水生昆虫、浮游植物、浮游动物也是鲫鱼的食物。养殖鲫鱼的鱼塘要保持"肥"的状态,肥水里浮游植物、浮游动物多,鲫鱼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食物来生长发育,从而降低我们的饲料成本。
假设我们要花相同的时间把鲫鱼养到1斤重,那么清瘦水质的鱼塘投喂的饲料就要比肥水里多。肥水能帮你节省饲料钱。
放鲫鱼苗前,要提前5-7天施肥,把水肥起来;放苗后,要随时观察水质变化,如果水的透明度大,水质清瘦,就要及时追肥。可以使用生物菌肥,这些肥料既是肥水产品,也能提供给鲫鱼食物。
鲫鱼苗养殖的鱼苗放养:
在放苗前,在池塘中插入小网箱,放入少量鱼苗,观察若无异常反应,则可放苗入塘。放养密度以出塘规格和池塘等条件而定。如果拟培育3~4厘米的鱼种,每亩可放1.5~2厘米的苗种10~15万尾;如培育4~6厘米的鱼种,则每亩放3~5万尾;如培育6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,则每亩放1~1.5万尾。所需时间与水温和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,一般为20~40天。
养殖鲫鱼苗掌握这要点不容易死:
1、改善池塘环境池塘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鲫鱼的情况,所以这个是很有必要改善的。池塘养殖的模式下水生循环不会很快,但是鱼塘各种病菌或者垃圾的生产却是比较多的,每天的饲料、鲫鱼的排泄物、水中自然滋生的病菌等等,这些都是导致鲫鱼的一些常见原因。改善环境的时候主要针对清塘、杀菌等情况慢慢来进行,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其率;
2、做好水质管理水质是养殖鲫鱼的一个,水质好并不是说就可以了的,鲫鱼需求的水质除了还有就是各种元素的含量问题。钙磷元素是养殖鲫鱼时要多注意的,水中如果这两种元素的含量比较少,那么鲫鱼就养不好的。管理水质时还要注意的肥水的问题,丰富的浮游生物是鲫鱼喜欢的,这会让它们有更多的食物来源,大家也可以通过肥水情况观察水质,水质不好的不要养鱼;
3、控制养殖密度密度也是养鱼的一个常见问题之一,鲫鱼一般长的不是很大,所以其密度一般从放苗开始就定下来了,但是率高和密度过大的关系也不少。鲫鱼好动,需要的活动场所比较大,它们会在这个场所里面四处游动寻找食物,而密度大了就意味着鲫鱼之间的竞争会变大,虽然鲫鱼不容易出现斗殴的情况,但是密度大了一些长势差一点的鱼就容易出现饿死的情况,因为饲料不过别的鲫鱼,后形成恶性循环。而且密度大了还容易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,严重威胁到整个池塘的鲫鱼生存;
4、随时调节喂食养鲫鱼和别的鱼会有所差异,鲫鱼本身好动,吃的不多但是消化快,所以喂养追求的是少量多次,每天喂养的比较频繁。鲫鱼吃东西的时候是比较凶猛的,基本来者不拒,只要能下肚子的都会吃掉,喂养的饲料因此要随着其大小慢慢调整,不让容易撑死鲫鱼。温度高的时候鲫鱼进食快而多,温度低则慢而少,大家要根据这个调整下不同温度段的喂养,正常的时候每天喂养次数在5-6次左右。
鲫鱼苗养殖方式选择与放苗,鲫鱼的养殖方式一般分为三种,分别是:苗种养殖、成鱼精养和混养:
1、鲫鱼水花一般在4月的中下旬入塘,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,每亩可以放入水花10000-25000尾,到了年底就能养到每斤3-10尾的样子,亩产800-1200斤;
2、精养的鲫鱼,每亩在1500-2200尾,鱼苗大小平均每尾0.1-0.3斤左右,一般同时在池塘中搭配白鲢鱼,做调水作用;
3、混养的鲫鱼,每亩在800-1000尾,每尾大小为0.1-0.3斤,配合草鱼或者鮰鱼,草鱼、鮰鱼每亩放养100-500尾;
4、放养鱼苗,要注意塘内水温,水温过低,鱼苗容易,要控制水温在10度以上。
鲫鱼和鲤鱼在食性、生活习性上具有相似处,但二者也区别。鲫鱼似乎更像一个"小家碧玉"。鲫鱼有一个特性是它一次吃食少。但是,如果鱼要生长,就需要食物给它能量,况且它们时刻游动,也是消耗在不断消耗能量的,就更需要补充食物。
根据鲫鱼的这一特性,我们在投喂时可以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。我认识的那位养鱼能手告诉我,他养鲫鱼时,鱼苗要投喂5顿,成鱼要投喂4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