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名称 |
黑鱼苗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背鳍颇长,几乎与尾鳍相连,无硬棘,始于胸鳍基底上方,距吻端较近。腹鳍短小,起点于背鳍第4~5根鳍条下方,末端不达肛门。
乌鳢属于淡水底栖性的鱼类,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或淤泥底质的水域中,遍布于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池塘、水田等水域,对水体中的环境因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,尤其对溶氧量、水温以及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。
乌鳢在0~41℃的水温下都可以生存,16~30℃是乌鳢生长发育繁殖的适温度。当春季水温恢复到8℃以上时,通常会活动于中上层的水体中。
乌鳢身体前部呈圆筒形,后部侧扁。头长,前部略平扁,后部稍隆起。吻短圆钝,口大,端位,口裂稍斜,并伸向眼后下缘,下颌稍。牙细小,带状排列于上下颌,下颌两侧齿坚利。眼小,上侧位,居于头的前半部,距吻端颇近。鼻孔两对,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,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,为一小圆孔。鳃裂大,左右鳃膜愈合,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,排列稀疏,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,能呼吸空气。
放养前做好鱼池的清整消毒工作,一般采用干塘消毒。若淤泥过厚,要挖掉过多的淤泥,留下20厘米深左右。每亩用50~75公斤生石灰清塘,注水10天后可以放养亲鱼。在池中养殖少量的水花生、水葫芦等水生植物,以供黑鱼隐避栖息,同时有防逃作用。如果选择的亲鱼是的,亲鱼池中可放养一些小杂鱼,规格要小,不宜过大。
黑鱼繁殖关键是看水温,一般水温稳定在20℃以上时,就可以进行繁殖。为了达到更好的繁殖效果,在繁殖前20天左右需进行一次性腺成熟情况的检查。方法是将亲鱼池水排干,进行逐条检查亲鱼的性腺成熟程度,并按成熟程度分池放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