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蟹就是养底,管理好池塘底泥对河蟹十分重要!
为什么说良好的底泥环境对河蟹很重要?
河蟹为底栖的甲壳动物,因此底质的好坏也决定了河蟹的底层生存环境的好坏,同原理水草的正常生长也对间接的对于底质有相对的影响。随着池塘的养殖推进和养殖密度加大,加快了底质环境的不断恶化,蟹塘出现一系列问题如:河蟹蜕壳期“偷死”;河蟹磨爪、甲壳溃疡;河蟹晚上爬边、上草、上岸;水草生长缓慢、容易上浮、腐烂;大量水韭菜被河蟹夹掉;高温河蟹大量伤亡等现象,都会和底质的好坏直接挂钩。底层的好坏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养蟹的养殖成功率。底质改的好适宜河蟹的居住,蟹才能健康成长!
长期不改底容易出现哪些问题?
底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
养殖中后期,随着投喂和养殖密度的增加,池塘的底部将会持续的发酵,并产生氨氮、硫化氢以及甲烷气体,而河蟹作为底栖的生物,这些致命的有毒、有害物质往往会造成河蟹的大面积死亡,损失惨重!
底部厌氧细菌大量繁殖
有害细菌一般都是厌氧型的细菌,底部持续地恶化会造成底部缺氧,进而引起有害细菌的大量繁殖,河蟹整日与致病菌相伴,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大量的发病死亡。
底部滋生纤毛虫寄生虫
同样,较差的底部同样会滋生纤毛虫,此类寄生虫会附着在河蟹的甲壳上,引起河蟹的脱壳不遂,甚至无法脱壳,终引起死亡。
底部厌氧,河蟹易缺氧
对于河蟹来说,五壳期间做不到溶氧5mg/L以上,其产量和规格都会受到影响,而从我们的长期跟踪的结果来看,往往底质较差的池塘其溶解氧不足2mg/L,甚至不少很少改底的池塘经常会出现河蟹上岸、上草以及损蟹的情况,其核心均是溶解氧的不足。
底部导致整体水质变差
底质的持续恶化会导致池塘整体的水质变差,容易出现红水、黑水的状况,即甲藻或裸藻的大量繁殖,“养蟹先养水,养水先看底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改底方法除了我们常用的过硫改底,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物改底——大连升泰生物“底活活”,底活活是一款由升泰微生物用30年时间深度优化的改底活菌,底活活中的所有菌种能彼此协作共生,形成强大的微生态菌群,该菌群中的核心菌群能降解养殖水体底部的残饵和粪便,转化成生物絮团和其他营养蛋白供生物重新利用;菌群中的光合细菌将水体底部的氨氮、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转化成易于藻类吸收的离子,将有益菌变废为宝的优点发挥到,让养殖中的底部修复不再成为难题。
查看全部介绍